目前国内有机硅市场大环境
一、供给侧改革不是说说而已。
反腐,大家以为年年都喊,没啥了不起,结果现在反到常委级,深度广度仍在持续,重望所期。
供给侧改革原来也以为只是个名词,现在看来,也是实现发展方式深刻变革的探索,环保压缩产能背景下中国企业获利不减反升,值得深思。
所以供给侧改革一是在信息化支撑下的经营发展模式的变革;二是要改变原来粗放式低收益且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
我们做为世界工厂,做了那么多,付出那么多,企业往往还是亏损,这是不可持续的;企业没有效益,也不可能在研发上有持续的投入,我们在世界产业链格局中的地位就不可能改变。
在移动互联的领域,我们已经逆袭;
这一轮的环保风暴,能否促成化工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企业来讲,价格暴涨,规模扩张,还停留在短期思维上。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考虑国家的方向: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我们要珍惜资源珍惜环境,少做一点行吗?
从效益角度考虑:少做一点,价格涨点,收益反而变好一点。
能否做些创新,从模仿国外产品到引领新应用?
二、说说短期价格影响因素:
价格的根本还是供需关系。影响供应的因素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1、环保督查:环保督查力度空前,所到之处影响立现。因而督查所及范围涉及相关供应商的,供应难免会受到影响;尤其冬春季北方雾霾影响更大。从现在看国家是决心从根本上改观的。范围内企业必须要做好环保,做得好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毕竟有些政策是一刀切的。此外,北方渗坑事件带来的酸平衡问题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估计短期难以解决,这也是北方单体企业产能较长时间开不足原因之一。
2、安监督查:环保一条线风声水起,安监也开始发力。力度虽然小些,但对新建改建企业开车影响还是有的,会延迟这一进度。
3、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假日。有机硅行业的反转就是因G20起,十九大、每年的两会、重大体育赛事等都会对周边200公里范围企业产生巨大影响。
4、资源性产业:有机硅涉及的资源主要是金属硅和甲醇与氯碱行业。另外一些小单体。G20是政治影响,后期是环保延续,而此轮是环保+资源性影响。
5、新传媒下的放大效应。实际上供需有矛盾,但偏差有时没那么大,但在新传媒时代被讯速放大,造成行业的巨幅波动。看看各微平台的报导可见一班。信息看似透明了,但其实往往又走偏了。
三、长期趋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成本上升以及价值上升是趋势,行业保持合理的利润是趋:
1、供给侧改革一是效率的改善;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物联网,新工具将重塑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这块是技术驱动;
2、供给侧改革二是创新基础上合理利润的改善。但中国企业家的发展理念还没变,尤其是传统的化工行业,环保、安监都是一个手段,但根本的还是企业家群体发展理念的转变。不在挤同一条道路,创新发展,路阻且长。
3、从目前来看,国内有机硅两年内将形成几家40万吨/年规模级别的企业第一梯队(道瓦合资公司、星火、新安、合盛、东岳)。供给应该是充足的,竞争是激烈的。有些企业正是看到这一趋势在谋划退出。当然也会有资源性企业计划进入。但没有下游的基础,新介入者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有机硅的供应阶段性仍会有波动,但下游的布局才是各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但正如此前所言,下游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